南宁幼儿国学启蒙先学什么
其实【品格教育】应是一个古老的话题,早在两千年以前,在东方,我国的管子,在牧民篇中就提到“礼义廉耻,是国之四维,四维不张,国乃亡”,这推广“礼义廉耻”就是品格养成的教育。孔子周游列国,一部论语讲的是“仁”,孟子讲的是“义”,墨子谈“兼爱”说“非攻”,他们所谈的也是品格教育。在印度,释迦牟尼佛讲的是慈悲,舍去执着,贪欲,也是品格教育。在西方,耶稣基督,到处传道,讲的是爱,也属于品格教育。可见,不管东方西方,品格的教育一直都是大家重视和值得推广的话题。幼儿学习国学,可以帮助幼儿从小养良好的品格和行为习惯。幼儿学习国学对孩子的成长有哪些影响?南宁幼儿国学启蒙先学什么
幼儿国学绘本,是我们书童品格课程里“美德养成”部分,是幼儿用书。我们以中华经典传统文化中所蕴含的“仁义礼智信”人伦道德,结合全球化时代对公民素质新的要求,拓展出24个美德主题(如孝敬、尊重、合作、探索等),由此延伸出“美德养成”的综合性主题教学活动。通过音频图卡故事、体验式游戏、情景游戏、行为训练、心理游戏、音乐律动、美术手工等方式,让幼儿在综合性的主题整合活动中,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,潜移默化的培养良好的德行,以健全其人格。推广幼儿国学课程合作幼儿学习国学经典,是打底色教育,更是铸魂工程。
从小学习和践行国学经典,对于孩子们的思维能力发展,是非常有帮助的,让孩子们借助国学文字,展开想象的翅膀,实现视觉和大脑上的双重思考,保证孩子们的思维更加灵活,让孩子们的思维能力不断提升。思维能力是孩子智力发展的重要因素,孩子的思维能力提升,必然,对于其他学科的学习,产生积极的帮助。孩子们在学习国学的时候,其中的国学诵读是一个重要的环节,孩子们通过长时间的诵读,会渐渐养成阅读的习惯,这个好习惯的形成,会让孩子们在自己的学习生活中,更加积极阅读,带给孩子们直接的生活阅读体验,让孩子的阅读学习变得更加趣味。
在我国古代教育中,将孩子分四个阶段: 幼儿养性(0~3岁); 童蒙养正(4~12岁); 少年养志(13~18岁);成人养德(>18岁)。人们基本上在青少年时期就形成了自己一套**的世界观、人生观和价值观。现代的幼儿园教育就是孩子接触社会的首道门槛,也是他们行为习惯和品格养成的关键期,也就是养性和养正。引导孩子学习经典的传统文化,感受前人的智慧结晶,《弟子规》就是一本很好的教材。《弟子规》可以说是一整套系统化的“儿童行为准则”,教育幼儿孝顺父母,友爱兄弟姐妹。尊敬师长、和别人平等相处、懂礼貌、讲信用,潜移默化地影响到他们的行为,是孩子以后步入社会和社会接轨的通行证,直接奠定孩子幸福人生的基础。学习传统文化并把其运用到日常生活和学习上,这才是真正的践行传统文化。中华经典传统文化是民族的根基,幼儿国学为孩子打下好的文化根基。
王财贵教授说:“我们一直对小孩实行‘懂的才能教,教了才会懂’的教育,却忽略了这样一个事实:记忆力和理解力在人的成长过程中的发展曲线是不同的。依据人类学家和心理学家的研究,0到 13 岁是人的记忆力发展旺盛期,13 岁以后才是理解力发展的旺盛期。因此,对于 13 岁以下的儿童来讲,记忆比理解更重要。而我们的教育却硬逼着小孩理解以后才能进一步学习,结果使孩子失去了学习的兴趣,记忆力也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,理解力提高得也不多。”所以,在传统文化的经典诵读中,我们并不要求孩子去理解诵读内容的含义,而是以一种全新的游戏化的教学方式去完成幼儿对“经典”内容的理解与学习,用一种符合幼儿身心发展的方式助力孩子品格养成。幼儿学习国学要有自己的见解很重要。甘肃幼儿国学知识
0-3岁是幼儿学习国学经典的重要时期。南宁幼儿国学启蒙先学什么
中华民族是一个以和为贵的民族,我们的老祖先认为,一个完整的生命是和谐的,包括与自身、家庭、社会、自然等诸多方面的和谐,这样的和谐思想包含在各类经典作品里。孩子们通过对这些作品的诵读,对于一个和谐生命的塑造,有极大的促进作用。国学是一种经过时间沉淀而成的文化,经得起时间沉淀的,才是真正的经典。通过诵读,可以在孩子们的记忆里打下深厚的文化烙印。20世纪的两场文化运动把传统文化打击得一败涂地,然而,现代的一些文化大家,不都是受过传统教育走出来的吗?南宁幼儿国学启蒙先学什么